1979年6月,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農業工程研究設計院”,1992年8月更名為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2018年4月更為現名。規劃設計研究院是農業農村部直屬正局級事業單位,內設機構18個,其中業務部門10個、綜合部門8個。主要開展農業農村工程技術創新、裝備研發和應用推廣,農業農村發展規劃咨詢、政策研究和技術服務。
主體業務:建院四十多年來,在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我院緊緊圍繞“三農”事業發展,不斷拓寬服務領域。一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持續深化支撐服務。圍繞部黨組中心工作,每年承擔規劃編制、監測評估、項目謀劃等技術支撐服務任務40余項,每年選派40多名干部到機關司局幫助工作。著力加強常態化監測評估,開展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監測,鄉村建設行動監測、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分析、種業安全監測、產業發展監測等工作。穩步推進重大工程項目謀劃實施,協助有關司局積極謀劃農業綠色發展、設施農業更新等項目,籌備主辦第五屆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承擔農業農村部農村廁所建設與管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具體工作。二是聚焦農業工程技術裝備,持續開展科技創新。集中力量開展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農村能源與環保等領域科技創新及推廣應用。先后承擔了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400余項,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等科技成果獎勵220余項。目前,在研的國家級重點項目主要有: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農村改廁節水及糞污處理利用關鍵技術產品研發與應用,以及食用菌智能管控、大豆產地干燥儲藏一體化等重點研發課題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加強與河北潤農等大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動設施水肥一體化關鍵技術裝備產業化,推進成果轉化“科企互促”,加快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三是服務農業農村發展,高質量做好規劃咨詢。擁有工程咨詢、城鄉規劃“雙甲級”資質資信,院辦企業擁有工程設計、監理“雙甲級”資質,位列全國工程咨詢行業智庫型單位影響力第5位。目前,承擔或重點參與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農墾經濟發展、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農村補短板工程建設、智慧農業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種業提升工程、重點流域農業源污染治理工程建設等10項“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以及新疆、西藏、青海、寧夏、廣東、天津、海南等10余個省級規劃。不斷探索推動“規劃+”,深入開展工程項目設計、投融資等全鏈條服務。
人才隊伍:全院在崗職工343人,其中編制內職工221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人員8人。編內職工中,副高職稱以上專業技術人員146人,高級職稱人員占具有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的70%。先后有5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涌現出全國先進工作者、中華農業英才獎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黨的十八大代表、黨的十九大代表、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等一大批優秀人才,擁有咨詢工程師(投資)、城鄉規劃師等執業資格人員99人。
設施條件:已基本形成集科技創新、中試轉化、成果示范、技術培訓于一體的“1+4”空間格局,分別是麥子店總部、朝陽雙橋農村能源與環保創新中心、順義楊鎮農產品加工創新中心、河北永清設施農業創新中心、昌平研究培訓中心,另外還有遼寧蘇家屯基地21畝建設用地待開發。擁有5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即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與模式重點實驗室、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重點實驗室、農業廢棄物能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設施結構設計與智能建造重點實驗室、農村廁所與污水治理技術重點實驗室。
合作交流: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先后與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百余個國家及地區科研機構開展了廣泛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承擔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蓋茨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國際合作項目30余項,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德國生物質研究中心等簽署合作協議。2023年,我院牽頭發起成立全國現代設施建設推進聯盟,充分發揮產業交流協作、技術展示推廣、投融資對接“三大平臺”作用,助力現代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我院是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長單位,該學會作為中國科協所屬的全國一級學會,有33個分支機構,主辦的《農業工程學報》連續多年位列農業工程學科期刊綜合排名榜首,世界期刊影響力指數位于農業工程學科Q1區,英文刊《IJABE》為SCI收錄,影響因子達2.2,在全球20種SCI收錄的農業工程期刊中排名第9位。
黨的建設:全院共有13個在職黨支部、1個離退休黨總支,現有在職黨員218人。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著力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不斷增強,多次獲得中央國家機關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授予的文明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基層婦女組織、優秀工會、青年文明號、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